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辑部 | 广告部 | 发行部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产品信息索取
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
2011年第01期
 
2010年第12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8期
 
2010年第07期
2010年第07期
 
2010年第06期
2010年第06期
 
2010年第05期
2010年第05期
 
2010年第04期
2010年第04期
 
2010年第03期
2010年第03期
 
2010年第02期
2010年第02期
 
2010年第01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8年第1期
营造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圈
Creat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Mobile Phone Industry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 欧阳忠谋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产业在通信制造行业中成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

 

一枝独秀,百花齐放

 

当前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情形,可以将其概括为"一枝独秀,百花齐放"。从整个通信行业来看,近两三年来,手机作为信息终端消费品,与其他网络和系统设备相比,始终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增长率,因此可谓是"一枝独秀";而在手机产业之中,我们则看到一个"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状况:这不仅表现在每年多达200多个款式被推向市场,新的功能层出不穷,更表现在不断有新的制造商加入到这个产业的行列中来,使整个市场呈现着令人兴奋的活力。

很显然,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支点是持续增长的中国移动通信庞大的用户市场。据信息产业部监测,2001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44亿,较上一年增长近6000万户。截至2002年9月底,用户数达1.9亿,三个季度增长近4500万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用户市场。

在巨大的市场拉动下,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内在活力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表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景象。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较上年增长32.6%,占全球市场的11.7%。2002年1~10月份,中国手机产量达9177万部,同比增长38%,销量达到9061万部,同比增长达到45%。作一个简单的计算,9000多万的手机产销量,以平均每部手机千元的价格估算,由此带来市场容量为近千亿元人民币。当前,全球电信产业持续低迷,中国电信基础设施投资也在2002年锐减近三成,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终端产业可谓是一片繁荣,已经发展成为产业投资热点。

 

手机产业繁荣中有隐忧

 

一段时间来,产业界曾担心手机业将重演彩电价格战的过度竞争局面,目前这种忧虑仍没有减轻,在繁荣之中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隐忧。

首先,由于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手机市场过度竞争正日益显现出来。这种过度竞争虽然表现在销售环节,实质上来源于制造环节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足。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手机生产厂家有36家,其中同时生产GSM和CDMA的有12家,只生产GSM手机产品的有17家,只生产CDMA手机产品的有7家。国内手机厂家总体年产能达到2.5亿部,约占全球产能一半。

上千亿元的手机市场容量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及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大大地刺激了原有厂商加大投资。不少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手机业务的投资。这不仅是对网络建设和系统设备市场下滑的逆反,也是中国入世刺激所致。摩托罗拉公司投入巨资加大了产品的研发,为市场提供了型号和功能精彩纷呈的产品;诺基亚公司则通过供应链"集群"计划与中国普天一道在北京建设规模宏大的星网工业园;爱立信公司重组了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并与索尼强强联手,推出复合品牌,计划在中国投资4000万欧元扩增手机产量。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则增加1.5亿美元的投资来扩大其手机生产量,其中在中国工厂的手机产量由300万部提高为500万部。与此同时,众多的新进入者正不断地携巨资加入到制造商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国内一些家电企业,采取了通过贴牌快速抢占市场的策略,也是国内产能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下,产品走向趋同,过度竞争的趋势正变得明显起来。首先是手机市场售价快速下降。不少手机企业为抢占市场主动,不得不经常性地采取降价策略,使手机销售竞争更加激烈,每款手机的平均热销时间正在逐步缩短。其次是手机企业的市场开发成本快速上升。主要是因为销售网络投入加大,广告投入快速提高。

过度竞争的直接后果将是制造商利润被摊薄,预计这个后果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显现出来。在产品日趋同质的市场上,差异化越来越依赖于广告投入和降价,因此价格战的危险始终存在。

其次是手机功能与移动通信业务应用相脱节。产品趋同的低水平竞争表明了中国的手机市场需要创新来获得新卖点,通信运营商对此也是有深切的感受。在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之下,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在现有网络上运营业务应用的开发和市场拓展。各种移动数据业务应运而生。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与加盟内容服务提供商正式推出了移动梦网计划,作为中国移动的移动数据业务的统一品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突出的是移动短信业务,2001年全年中国移动共发送短信达到159亿条。2002年10月9日,中国移动又推出多媒体短信业务"彩信",被认为是"移动梦网"新的增长引擎。

在中国移动率先推出移动梦网短信服务之后,中国联通就紧跟着推出了"联通在信"无线数据业务,与"移动梦网"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传统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正在发生变化:在以前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提供单一语音通信时,多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运营商在购买设备提供商的设备后,便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提供语音业务,只是与终端分销商合作推动移动终端产品的销售。在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链产生了新的变化,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广泛地开展与各方的合作,包括应用软件开发商、移动互联网门户提供商、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以及移动终端产品提供商,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

但是在手机供应商方面,则过多地残留着话音时代的思维,以及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了产业链上的供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移动新业务的发展。比如中国联通CDMA网络投入运营之后,市场上CDMA手机销售却出现了断档;中国移动GPRS网络正式开通商用之后,GPRS用户却反映不同厂商制造的GPRS手机相互不能兼容。可见,制造商在如何使现有网络增值、如何帮助运营商开发新业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手机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系统是否协调。很好地研究手机产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立足应用,共同努力,以运营商为中心营造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圈,是当下手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营造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圈

 

手机作为移动业务的载体和移动网络与用户间的"界面",对移动业务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手机的支持,任何新的移动业务都将无法开展。从另一个角度看,手机产业发展的本身也得益于移动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手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手机显示屏的增大、显示的分辨率的增加、支持文字的增多、输入法更加智能化等等,实际上都是为了配合短信业务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手机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是围绕业务创新展开的。

手机和移动业务之间这种依存关系,使手机和网络应用之间构成了一个紧密的产业链,如何促进这一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世界移动通信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对于这个难题,在日韩和欧美国家的移动产业界已经有很好的探索。
在日本,到2002年8月底,i-mode成功地吸引了3445万用户,占据着60%以上的移动互联市场,造就了"大拇指一族"。 人们可以通过i-mode菜单来检索信息。可以通过i-mode自由收发电子邮件。可以享受无线娱乐游戏服务,火车票、机票和音乐会门票的预定服务,与证券公司、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有关的信息服务,手机银行服务,查阅交通地图,还有航班信息、旅馆信息、股票价格、新闻、天气预告,甚至移动食谱、房屋租借服务等等。

在韩国,2002年3月份,在这个只有4500万人口的国家里,手机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部,普及率达到62.3%。位于首位的SK电讯早在1997年8月就开通了短消息业务;1999年4月,推出了短信在线聊天业务;2000年2月,推出了图片下载业务;2000年9月,推出了游戏下载业务;2001年6月,推出视频点播业务;2001年10月,推出了专门的移动互联网品牌NATE。移动通信业务在韩国已经变成了大众非常需求的服务,用户已经真正感觉到无线服务和无线终端正在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欧洲,经过WAP阵痛后,各大运营商纷纷开发出新的移动数据业务。沃达丰的移动数据新业务包括了电子邮件、图片短消息、铃声下载、网络游戏以及各种信息服务;英国某移动运营商也推出了移动数据打包业务;意大利移动电话公司在2001年就引入了图片短消息和增强型数据业务。荷兰的KPN以及法国的布依格电信公司也在i-mode技术基础上推出了最新的移动数据业务。移动数据业务时代的到来,正引导着手机产业的发展从简单的产业链向利益相关者更多的产业生态圈演变。

从功能上看,手机是实现移动通信各种无线业务的重要终端载体。在原来以话音业务为基础的产业链概念中,手机作为运营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媒介,处于一个似乎并不那么特殊的地位。但在移动数据业务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后,使得整个产业链的长度被拉伸和扩展,而且各元素之间关系的协同,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生态圈模式下,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几个具有互补性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新的多链条关系。手机成为芯片和系统提供商、软件开发商、零部件供应商、机型设计提供商、终端厂商、终端用户、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等的业务发展的共同平台,成为产业生态圈的焦点。

手机产业生态圈是随着产业发展而逐步凸现的,市场机制虽然将唤醒各个利益相关者,但产业中的各种力量,更要主动地调整各自的市场定位,界定清晰的业务界面,以便加快形成一个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链条。这个健康的生态链条将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开放性,是指在数据应用时代,用户需求多样性的实现,要求系统层面的一致性和应用层面的开放性。在产业生态圈模式中,各产业环节间的开放和融合是应用业务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稳定性,是指在新的发展模式中,各产业环节通过相互业务上的合作,实现各自业务发展上的共赢,这种稳定的产业关系有利于整个生态圈的稳定运行。

三是盈利性,是指通过提供高效、高价值的移动通信服务,获取合理的产业利润,从而推动创新、产业化和盈利的良性循环。

营造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圈,虽然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根本利益体现,但还是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沟通机制,使各个环节能够准确把握用户的应用需求。因此,关键在于立足应用,围绕运营商业务的创新和市场拓展,致力于实现技术、服务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产业生态圈模式下,对用户应用需求的准确把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加以实现。即制造商联合运营商的开发和运营商向制造商的定制。在这样的模式下,制造商可以向上联系芯片生产商、技术标准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可以向下联系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完整的信息链,可靠的共赢机制可以保障技术、服务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的业务需求将得到最为迅速的产业化实现。同时,新需求带来的新机型的大量市场容量将更为有效地带动制造商的成长。

没有大而强的产业,就不会有大而强的企业。营造健康的手机产业生态圈,目的是借助联合的力量,增强手机企业把握机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手机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

         
版权所有《世界电子元器件》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35号颐泉汇 邮编:100085
电话:010-62985649
E-mail:dongmei@eccn.com